本页是<闽清县第一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闽清县第一中学

阅读:1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02:37
单位介绍

八闽首邑闽侯县的中学,屹立于风景秀丽的闽江之滨,经过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的洗礼,拥有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如今呈现出一派壮丽的风采。

闽侯一中,源自福州三牧坊,始于1902年的“全闽大学堂”。抗战期间,迁往沙县,同年8月,学校分初、高中两部办学,高中部校址在沙县城关;初中部迁往沙县泽滨,1943年9月,又迁到闽清六都(坂东)办学,1950年5月再迁至闽侯南屿镇办学,并改名为福建省闽侯中学(简称"省闽中")。1954年7月闽侯专区决定将福建省闽侯中学高中部迁往城门独立办学,后更名为福建省闽侯中学,城门时期的闽侯一中曾经写下一中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是当时十四所省重点中学之一。70年代初期,闽侯县的城门,螺洲划入福州郊区,闽侯县城迁到甘蔗镇,闽侯一中也随迁至甘蔗,在原闽侯六中校址办学,更名为闽侯中学,1979年重新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先后多次被授予省、市级文明学校,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980年重新定名为闽侯中学。

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中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1985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学中四十所保送学校之一,每年都有不少学生直升到重点大学。

90年代,随着闽侯一中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其教育事业也得到了不断推进。1993年,闽侯一中通过了省"二级达标校"验收,同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几年来致力于教学改革,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中、高考都保持较好的升学率,第二课堂活动活跃。学生在参加省、市"奥赛"中捷报频传。学校还连续几届获得"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活动组织银奖,社团组织"瀛洲文社"也荣获全国中学"文学社团"的光荣称号。今年夏天,两位学生代表福建省,参加在苏州举行的全国青少年"希望杯"竞赛,分别荣获中学组男、女名,捧回了两个金杯,在"全国青少年走进新世纪"读书教育活动中,又一位学生喜获特等奖。

福建省闽侯中学的前身是全闽大学堂,创办于1902年4月(清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她是福建省早的官办普通中学性质的学堂。闽浙总督许应马癸遵清廷颁诏筹办全闽大学堂,聘叶在琦为总教习(校长),校址在福州东街正谊书院,先设正斋(中学)。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全闽大学堂改称福建高等学堂,仍以中学课程为主。1912年(民国1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中学堂改称中学校。福建高等学堂旋即改名福建高等学校。1914年(民国3年1月),福建高等学校遵照省令改称福建省立中学。1927年(民国16年2月),北伐军入闽后成立的福建省教育改造委员会对福州各省立学校进行改造,将省立中学高中部划出,与其他省立职业学校合并,省立中学改称为福建省立初级中学。1929年(民国18年),省立初级中学改名省立福州初级中学,不久又改称省立福州中学。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省立福州中学于1938年春迁设福建省沙县城关文庙继续办学。1939年8月,省立福州中学奉令将初中部和高中部分置为二个学校,高中部校址仍在沙县城关,校名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初中部迁到沙县泽滨,校名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1943年9月,省立福州初级中学迁址闽清六都(坂东)办学,至1945年7月增设高中部,并更名为福建省立闽清中学,实行春秋两季招生。

解放后,1949年10月福建省立闽清中学由闽清县人民政府接管。她是当时闽侯专区的完全中学。1950年7月,学校迁往闽侯县南屿镇,定名为福建省闽侯中学(简称“省闽中”)。1953年12月,“省闽中”列为全省9所重点中学之一,由省教育厅直接管辖。。1954年7月,闽侯专署决定将福建省闽侯中学高中部迁至闽侯县城门三角埕独立办学,定校名为福建省闽侯中学。1956年增设初中部,成立完全中学。1959年3月,闽侯中学被省教育厅选定为全省48所重点普通中学之一,受省教育厅和闽侯专署双重领导。

1970年春,城门、螺州划归福州郊区。闽侯县行政机关从螺州迁到闽侯县甘蔗镇。闽侯中学也随迁至甘蔗,与“闽侯五七中学”合并,校名改称为“闽侯五七中学”。1973年,闽侯五七中学更名为闽侯中学(简称“县中”)。1981年4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闽侯县政府将闽侯中学重新定名为福建省闽侯中学。1981年5月,闽侯中学被省教育厅列为调整后的全省87所重点中学之一。

鉴于闽侯一中原有校园面积狭小,设施滞后等原因,未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拟将校址迁往甘蔗镇昙石村。闽侯一中新校园2003年开始动议建设,?2004年9月10日教师节,由县委、县政府主持隆重举行一中新校园动工奠基仪式。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07年4月基本建成,并通过验收。2007年5月8日,新校园启用。闽侯一中新校园占地132.6亩。位于昙石山麓,闽江之畔,县城新区规划区内。场地平整,北邻福古路,交通便捷,东倚连绵之山体,一条小溪自北而西穿过场地。具有山水兼备、优雅安静的理想环境。整个校园由教学行政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早在1938年学校即被列为全国的十所中学之一,受到当时教育部传令嘉奖。50年代我校曾以福建省高考红旗享誉省内外。百年薪传,英才辈出,校友中涌现出很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如林觉民、邓拓、陈彪、田昭武等。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我校辗转跋涉于闽中、闽北一带,仍不遗余力坚持办学。进入新世纪,这棵植根于闽族文化土壤的常青树,更显苍劲挺拔。学校先后多次获福建省级文明学校、省教育管理先进单位、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及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校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我国高等院校输送大批人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地图